苦杏仁苷(苦杏仁苷)的提取与纯化方法 |
发布时间:2013-11-14 信息来源:admin 发布人:admin 点击次数:2924 |
苦杏仁苷的提取与纯化方法 苦杏仁苷的提取方法 1.1水提法 苦杏仁苷属于水溶性芳香族氰苷,李强和陈锦屏(2006a)研究水提取杏仁中苦杏仁昔时,影响提取效果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时间>料液比>浸泡时间。最佳提取参数为:提取时间20min,料液比1:10,浸泡时间30min,提取2次。并测得新疆小白杏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为3.084%。用水作萃取剂,虽然能溶解苦杏仁苷,但同时也溶解样品中的部分蛋白质、糖类等有机成分,不利于分离纯化。 1.2有机溶剂提取法 目前报道的主要有机溶剂有乙醇和甲醇,但因为甲醇有一定的毒性,通常用来测定,苦杏仁苷的提取多用乙醇溶液。用乙醇溶液作提取剂可减少蛋白质等杂质的溶出,有利于测定和纯化。魏金停和叶舟(2007b)对枇杷核苦杏仁苷乙醇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水浴温度90°C、乙醇浓度60%、液固比6:1、回流3次,每次Ih。崔国庭和田呈瑞(2005a)研究了以苦杏仁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获得了苦杏仁苷的乙醇提取条件,即用60%乙醇在80°C条件下提取3次,每次45min。 1.3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超声波萃取(UltrasoundExtraction,UE),亦称为超声波辅助萃取、超声波提取,是利用超声波福射压强产生的强烈空化效应、扰动效应、高加速度、击碎和搅拌作用等多级效应,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增加溶剂穿透力,从而加速目标成分进入溶剂,促进提取的进行(刘伟等,2007;陈正和刘常坤,2004)。吴迪(2006b)研杏仁中苦杏仁苷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80°C,超声波功率90W,提取液料比18:1,提取时间30min,苦杏仁苷的提取率达到83.07%。李强(2006b)研究杏仁中苦杏仁苷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超声波功率250W,提取液料比8:1,提取时间15min。 1.4超临界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简写为SCF),是超过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的非凝缩性的高密度流体。超临界流体没有明显的气液分界面,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是一种气液不分的状态,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具有优异的溶剂性质,粘度低,密度大,有较好的流动、传质、传热和溶解性能。流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其密度接近于液体密度,并且随流体压力和温度的改变发生十分明显的变化,而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随超临界流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超临界流体萃取正是利用这种性质,在较高压力下,将溶质溶解于流体中,然后降低流体溶液的压力或升高流体溶液的温度,使溶解于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质因其密度下降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从而实现特定溶质的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分离方法的不足,他利用在临界温度以上的高压气体作为溶剂,分离、萃取、精制有机成分(王欣和李元瑞,2000)。Kawahito等(2008)研究利用超临界提取枇杷核中苦杏仁苷的条件为:温度80°C,压力20MPa, 二氧化碳流速为3mL/min,提取时间180min,得到枇杷核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为 16.38mg/go 2苦杏仁苷纯化方法 2.1柱层析法 柱层析法是一种使不同分子相互分离的过程,当一混合样物被导入一固定相中后,流动相通过时,由于样品各组分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相互作用的大小不同,使各组分通过固定相支持的速率不同而得分离。柱层析按分离原理大体上可以分为: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等(刘培楠,1957;斯特兰,1959)。在苦杏仁昔的分离纯化中,吸附层析应用较广,常用的吸附剂有桂胶、大孔树脂、聚醜胺等。树脂吸附作用是依靠它和被吸附的分子(吸附质)之间的范德华引力,通过它巨大的比表面进行物理吸附而工作,使有机化合物根据有吸附力及其分子量大小可以经一定溶剂洗脱分开而达到分离、纯化、浓缩等不同目的(蔡寅等,2006;吴华等,2008)。影响吸附在树脂上的枇杷核苦杏仁苷的洗脱率的因素主要有洗脱液性质、洗脱液流速、洗脱液体积等。由于枇杷核苦杏仁苦在乙醇溶液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一般可采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作为洗脱溶剂。崔国庭(2005b)用LSA-30大孔树脂纯化苦杏仁苷,纯度为80%。采用大孔树脂纯化苦杏仁苷,该方法操作简单、纯化效果好。李强(2006b)用聚酷胺柱层析纯化苦杏仁苷收率为90.67%,苦杏仁苦含量为87.30%。 2.2乙醇结晶法 晶体的形成与分子的性质、温度、溶剂以及杂质的的类型等因素相关,其中溶剂的选择和结晶温度的控制是调控结晶过程最主要的手段(Pigman和Horton,1970)。温度慢慢降低,则有可能析出晶形较大、纯度较高的晶体。苦杏仁苷在冷乙醇中溶解度比较小,在热乙醇中溶解度比较大,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可以利用此特性来纯化苦杏仁苷。利用苦杏仁苷不溶于乙醚,而油脂和部分杂质溶于乙醚,在乙醇中添加适量的乙醚可起到纯化作用。李强(2006b)将苦杏仁苦粗品(含量为20.86%)溶于15倍的95%的乙醇,常温下结晶24h,同时添加5%的乙醚作为纯化剂,得苦杏仁苷的含量为75.19%。车凤斌(1997)研究以野生扁桃为原料制取苦杏仁苷,纯化时乙醇添加量以16倍为好,同时加入5%的乙醚,室温下结晶2411,纯化效果最好,纯度可达80%左右。 2.3低速逆流色谱分离法 低速逆流色谱(Slow Rotary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SRCCC )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液-液分配技术,它不用任何固体载体或支撑体。从90年代幵始,逆流色谱技术就被应用于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制备与研究幵发(戴德舜等,2001;张天佑,1991)。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即IV型逆流色谱仪,此项技术已被应用于生化、生物工程、医药、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合成、环境分析、食品、地质、材料等领域(袁黎明等,1998)。低速逆流色谱(SRCCC)的模型即V型逆流色谱仪最早是Ito(1988)提出来的,与高速逆流色谱技术相比,在工作原理上有所不同。高速逆流色谱仪在工作过程中分离柱不但绕仪器中心轴线公转,而且柱支持体本身绕自身轴线旋转;而低速逆流色谱仪器只绕仪器中心轴线公转(Ito和Bowman,1978; Du等,2000)。由于低速逆流色谱具有较低的转速(0?200rpm),因此机器在运转过程中更加稳定,更有利于放大,实现更大规模的制备分离。董莉莉和杜琪珍(2010)研究低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萝卜硫苷,以正丁醇-乙腈-10%硫酸铵溶液(体积比为0.5:1:2.2)为溶剂系统,得到4-甲基亚擴醜基-3-丁稀基硫代葡萄糖昔(萝卜硫苷)组分,简单的脱盐脱色即可得到萝卜硫苦单体,纯度达95%以上。Du等(2005)利用低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苦杏仁苷,溶剂系统为乙酸乙酯-丁醇(7K)为1:2,得到苦杏仁苷的纯度为94.1%。低速逆流色谱技术在化学成分分离有其独特的优点:1.无固态支撑,不吸附样品,特别适用于分离极性物质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2.处理样品的量大,样品处理简单,能实现从微克、微升量级的分析分离到数克、上百毫克量级的制备提纯;3.样品易富集,易回收,无污染;4.节约溶剂,节约时间,耗费低;5.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溶剂系统。SRCCC也有不足之处,如检测限较低,灵敏度差等,且仪器使用成本高。 www.staherb.com 上禾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