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果酸的研究进展 |
发布时间:2013-11-06 信息来源:admin 发布人:admin 点击次数:1988 |
[摘要] 熊果酸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菌、降血脂等药理作用,现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熊果酸提取分离方法和含量测定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熊果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亟待开发。 [关键词] 熊果酸;提取分离;抗肿瘤 熊果酸(ursolic acid,UA)又名乌索酸、乌苏酸,是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三萜类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456,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它体外对G+和G-菌及酵母菌均有抗菌活性;有抗糖尿病、抗溃疡及降低血脂的作用。同时具有抗致癌、抗促癌,诱导F9畸胎癌细胞分化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是一种极佳的灭毒高效新型抗癌药物,另外还具有明显抗氧化功能并且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安定与降温作用,因而被广泛的用作医药和化妆品原料。 1 植物来源 UA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存在于多科植物中,UA以游离形式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分布于约7个科46个属62种植物。含量及科属见表1。 2 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 UA在植物中分布广泛,因而从植物中提取分离UA具有较大的优势。由于UA和齐墩果酸为同分异构体,其理化性质类似,故给分离带来一定困难。陈鸿英等用溶剂提取和柱层析法从泽兰中提取、分离齐墩果酸和UA,且该方法简便、快速。黄建林等建立了微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番石榴叶中齐墩果酸和UA的方法,微波萃取与索氏萃取相比,得到的齐墩果酸和UA产率一致,萃取时间相差较大,前者仅需10min,后者则需要4 h。 在提取方法方面,大致用到以下几种方法:①正交试验法。郑亚杰等以UA的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检测指标,采用L(34)正交试验,考察溶剂浓度(A)、溶剂用量(B)、提取时间(C)和提取次数(D)4个影响因素,优化中药山楂中UA的提取工艺。②柱层析法分离。袁干军等[6]应用硅胶柱层析和反相制备液相层析,首次从海南五层龙的根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鉴定了其中之一为UA。③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崔星明等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的芦笋提取物,用甲醇抽提醇溶部分,经确认为UA。④沉淀吸附法。任秀莲等[8]依次用碱和酸作为沉淀剂,D型树脂作为吸附剂,研究了用沉淀吸附法提取苦丁茶中UA的工艺。测定不同工艺条件对提取UA的影响。几种方法综合应用往往会得到更好的效果UA的含量测定方法有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反相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薄层扫描法、薄层比色法、薄层限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操作简便,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准确性,应用较为广泛,但随着高效液相色谱仪器的普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因分离效果好,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操作方便,其应用更加广泛。 3 药理作用 3.1 保肝 印度学者Saraswat等[12]发现UA(5~20mg·kg-1)对CCl4引起的大鼠肝毒性有保护作用。用UA作预处理可明显提高大鼠肝细胞的成活率,并在实验中观察到UA具有抗胆汁淤积的作用,胆汁流量及其内容物均有增加。由CCl4的作用机制推测UA对损伤肝细胞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同分异构体齐墩果酸相似,在于保护和稳定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的生物膜系统,使其变动通透及主动运输功能恢复正常,细胞内外离子和水的移动及分布亦随之复原,再生能力相继恢复,促进肝小叶中央区坏死肝细胞修复。 3.2 抗肿瘤 肿瘤的形成是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突变的过程,已知许多化学致癌物能诱发和促进肿瘤形成,而UA对肿瘤形成各阶段都有预防和抑制作用。癌的化学预防作用就是用化学药物预防肿瘤的发生或使肿瘤分化逆转,从而达到预防恶性肿瘤的目的。目前,认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阶段过程,一般要经历始发突变、促癌和演变3个阶段。当前癌的化学预防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寻找高效、低毒的药物。 3.2.1 抗始发突变 始发突变涉及致癌物的代谢活化、活化致癌物与靶细胞DNA的结合、致癌物DNA加成物的形成以及DNA的损伤与修复等。Ames试验研究UA的抗突变性,发现UA可以对抗致癌物如苯骈芘[B(α)P]、黄曲霉素B1诱发基因突变,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3.2.2 抗促癌 Guevara等研究显示UA能使诱变剂所致的多染色质的微核红细胞数减少76%。Ohigachi等研究结果显示UA对佛波酯(TPA)诱导Raji细胞EBA-EA活化有抑制作用,其程度与维甲酸几乎相同,Raji细胞存活率较经维甲酸处理组要高,其机制是有效阻断TPA与受体结合后的环节发挥作用。Huang等发现UA能明显抑制TPA对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发的小鼠皮肤癌的促癌作用, 其机制是TPA能诱导表皮鸟氨酸脱羧酶(ODC)活性增强,UA能抑制上述环节,从而引起多胺枯竭,生长受抑制,使细胞积聚在G1期,并出现分化。 3.2.3 抗氧化 UA是一个较强的抗氧化剂。有实验表明UA能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5-脂氧化酶、环氧化酶活性,阻止前列腺素与白三烯生成,这可能是UA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原因。Subbaramaiah等研究表明UA能抑制人乳腺上皮细胞中的环氧化酶2的转录,也由此抑制前列腺素2生成。 UA的抗氧化作用对人体的抗衰老、皮肤祛斑、祛色素都有积极作用。日本1983-2004年的有关UA的29篇专利中,有10篇是关于UA的皮肤美容保健方面的应用,作为化妆品,UA性质稳定,颜色和气味不随时间改变,而且有很好的触摸感,因此在美容护肤品中有广泛的应用。 3·3 抗菌、抗炎及抗病毒 Tapondjou等[19]通过醋酸扭体实验和热板法实验证实,UA和23-羟基熊果酸有类似的抗炎抑菌作用。UA能分别抑制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Mf LP)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超氧化物的产生。将UA和Mf LP加入细胞培养液中,UA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由Mf LP诱导的45 ku蛋白酪氨酸磷酸化。UA的衍生物还具有抗HIV的作用,UA及其丙二酸衍生物能够抑制HIV1蛋白酶,其IC50分别为8和6mmol·L-1 [21]。UA还具有杀锥虫活性,在2 g·L-1的浓度下孵育2 h后,克氏锥虫鞭毛体的活动被完全抑制。 3·4 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UA可以降低家兔和大鼠血胆固醇(44% )和β脂蛋白水平(50% ),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 临床应用 李开泉等研究发现UA在制备治疗病毒性肝炎药物中不论单独使用,还是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只要制备成药品或保健药品均具有显著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作用。他们以齐墩果酸为对照,用UA治疗甲、乙型急性肝炎102例,剂量为102和60mg·d-1,平均治疗时间为21 d,治愈率为89·3%,优于同期100例齐墩果酸对照组的疗效(68%,P<0·01);临床试验证明,UA具有显著而迅速降低谷丙转氨酶,消退黄疸,恢复肝功能的作用。服药3周后,对21例HBeAg阳性患者的转阴率为61·9%,对21例HBsAg阳性患者的转阴率为42·8%,表明对乙型肝炎也有一定治疗作用。另外谭仁祥等研究也证实了UA不但具有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作用,它还具有抗抑郁作用,并将含有UA的紫苏提取物作为治疗抑郁症的药物。UA几乎无不良反应,相比西药的抗抑郁谱窄、毒副作用大,用药后易复发和诱发自杀倾向等有显著优势。以UA为主要成分的女贞叶提取物制成的胶囊剂主要用于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症所致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是我国批准的二类新药。 5 结构修饰 在UA的结构改造方面,白育军[28]曾针对增加UA的A环碳原子上氧化度的结构修饰及其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他们构造出6个UA衍生物,其中有4个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在用这些化合物对人体进行生物活性测试之后,得出结论:增加UAA环的含氧取代,并未改善UA的抗肿瘤效果。另有学者研究发现,UA3位羟基、11位亚甲基、17位羧基以及五环三萜骨架是抗癌活性的功能团;若将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17位羧基与磷酸成酯,形成的齐墩果酸磷酸酯单钠比原型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将提高5倍。到目前为止以UA为先导化合物,本实验室合成了15个3位羟基和17位羧基进行改造的UA类似物,并正在对其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总之,UA的其他结构修饰物的研究亟待继续研究。 6 结语 UA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有望成为广泛开发的高效低毒的新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