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LC/MS检测中药总成分中各大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学探讨 |
发布时间:2012-12-11 信息来源:admin 发布人:admin 点击次数:2638 |
中药作为复杂体系,其中有多种成分共同协调 而起作用。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已是其所不 同于其它药物的关键之处。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个药 物,随着成分的分离越来越细,其活性也随之降低, 往往到最后单一成分时,其所表现的活性反不如原 来的总成分。因此,多数情况下,中药的活性组成单 元应该是以总成分为主。这也是中药所不同于其它 化学药物的重要之处。中药新药的研发过程中.对其 有效部位(各大类成分)的分离纯化以及其后的质量 控制应为现代中药的重点之一。 总成分的测定常常以某一对照品为参照,在某一特定波长下测定并计算其含量。尽管这一方法不 尽人意:存在着专属性和易受其它成分干扰的问题, 尤其是多个大类成分混合在一起时,更是如此。但是 到目前为止,仍没有较好的方法可以替代。以高效液 相色谱(HPLC)方法,通过柱层析原理将各类成分分 离,并由此可以清晰的累积各成分峰进而计算总成 分含量。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每一个成 分峰的对照品如何获得。由于洗脱时间的不同和各 成分紫外响应的不同,以某一对照品的对应峰面积 来计算不同成分峰的含量是不准确的 理论上讲. HPLC所分离的每一峰都应有一相应的对照品来对 应,这样所计算的含量才是准确的。但这种可行性较 小。关键在于我们拿不到足够多的对照品,同时也没有必要。针对这一问题,有人以总指纹图谱加上特定 成分含量来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做总体质量控制f】】。由 于紫外分光光度法(uv)是在某一特定波长下对总成 分进行测试,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成分的非特异性干 扰,如果利用液相一质谱(LC—MS)将各成分分离,并 从结构上对其进行大类归属,再计算百分含量,这样 就可以避免了UV测定中的相互干扰。鉴于此,我们 以感冒药YL2000为例.进行了方法学研究。 YL2000主要由黄连、黄芩、独活和羌活组成。主 要含有生物碱、黄酮和香豆素三大类成分。口服后该 药复杂体系中的各大类成分都存在于体内[2-4]。利用 LC—MS技术对YL2000各大类含量及其总含量进行 有效测试,对于总成分测定的方法学探讨具有重要 的理论意义。 一 、材料与方法 1.仪器、试剂与药品 Agilent 1100 HPLC 高效液相色谱仪fAgilent Technologies,USA), 电喷雾ESI质谱仪(Agilent G2440A MSD-Trap—XCT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 Kromasil~C 1 8 HPLC 色谱柱f5m particle size silica, 150 mm x 4.6 lllm I.D..Rainbow,Beijing)。YL2000原 料药,批号060401,由海南养生堂制药公司提供。黄 芩苷,批号715—200010;盐酸小檗碱,批号0713— 9906;蛇床子素,批号0822—9802。以上对照品均购自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实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相,乙腈(A)一 0.4%甲酸水(B)溶液为流动相,采用梯 度洗脱方法,梯度设置为:0~60min,A: l0% — 40% ,B:90% —_+60% ; 60 ~ 100min,A:40% — 65% ,B:60% —}35% ; 100 ~110min,A:65% ,B:35% :1l0 ~ 120min,A:65% — 90% , B:35% 10% 。流速lml/min,柱温25℃ 。 3.质谱条件 质谱条件:调谐:雾化气28psi。干 燥气流速7L/rain,干燥气温度350℃ ,目标质量900,化合物稳定性80% ,离子肼驱动水平 60%。自动质谱/质谱参数:强度阈值5 000,母离子数 2,分离宽度2.0,碰撞能量1.00,m/z 100—1000。 4.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取黄芩苷对照品5.3rag,盐酸小檗碱4.5rag, 蛇床子素2.4mg置25mL容量瓶中,加甲醇20mL, 30cC超声30rain使其溶解,加甲醇定容,摇匀,即得。 5.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供试样品约20mg,置25mL容量瓶中, 加80%乙醇20mL,30~C超声30min使其溶解,加80% 乙醇定容,摇匀,静置。取上清液用微孔滤膜(直径 0.45Ixm)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二、结果与讨论 1.各类成分含量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 l,供试品溶液 201x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照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洗脱, 得到总离子流色谱图,分别对各个峰进行积分,计算 各峰对应总峰面积的相对百分含量,以对照品的峰 面积为标准,按照一点法分别计算黄芩苷、小檗碱、 蛇床子素的含量(见表1)。 2.各大类成分含量的比对和计算 笼统的以总离子流色谱图的面积比无法表征各 类化合物的真实含量,根据文献可知,黄连中的小檗 碱类生物碱,黄芩中的黄芩苷类黄酮以及蛇床子素 等香豆素分别与小檗碱[ 、黄芩苷[61、蛇床子素}7l具有 相似的裂解方式和响应值,而黄芩苷、小檗碱和蛇床 子素的含量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HPLC一UV)进行测定。因此,参考文献[83我们分别以小檗碱、 黄芩苷和蛇床子素含量为标准,估算对应的总生物 碱、总黄酮和总香豆素的含量,计算公式为: 总黄酮% =黄芩苷实测值%×总黄酮LC—MS% / 黄芩苷LC—MS% : 总生物碱% =小檗碱实测值% ×总生物碱LC— MS% /小檗碱LC—MS% : 总香豆素% =蛇床子素实测值% ×总香豆素 LC—MS% /蛇床子素LC~MS%。 计算得到各总成分含量见表2。 3.两种计算方法的对比 在计算各大类成分含量时,所用对照品是其关 键要点 从测试的吻合度来说,应该以LC—MS所得 的各单体成分含量为参照,来计算各大类成分含量。 但从表l来看,LC—MS所得各单体含量与HPLC所 测含量有所出入,这表明不同的测试条件和方法,对 其含量有一定影响。为了从多方面来证实各大类成 分含量.我们又以HPLC—UV所测各单体含量为参 照、分别对各大类成分含量进行了计算。从表2的结果来看.HPLC—UV计算结果与LC—MS计算的结果 基本一致,总成分含量分别为58.83%和58.5%。表明 这两种测试方法对于各大类成分的含量计算影响不 大。尽管各自的色谱条件不同,其色谱峰的保留时间 不同,但由于在各自的色谱条件下均相应的对照品 来作外标计算,因此其含量是恒定的。以此各单体成 分的含量作为参照,对LC—MS中所得各大类成分百 分含量做计算,所得结果也是可信的。这种方法的优 点是,在同一样品的前提下,以HPLC—UV测试的各 单体成分含量为参照,根据LC—MS各成分裂解规律 所得的各大类成分的构成比、来直接计算各大类成 分含量 如此只需在LC—MS上进行一次半定量测 试,无需在LC—MS上测试各单体含量。省去了许多 的诸如标准曲线等方法学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可以 在HPLC—UV上进行,同时还节省了LC—MS上的费 时操作,而且也较为经济。 4.LC—MS与UV方法所得总成分含量的比较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总成分得到的结 果与LC—MS得到的总成分结果差别不大,尤其是总 黄酮和总生物碱的相对差别都较小,说明采用UV方 法测定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专属性较好,简单可行; 总香豆素相对差别较大,这主要是由于香豆素类成 分极性较小,LC—MS测试时柱温采用的是室温,而 HPLC—UV测试时柱温是5O℃ ,其洗脱效果会受到一 定的影响,会有部分香豆素死吸附。因此,可以认为 LC—MS测定的总香豆素含量比UV方法测得含量偏 低属正常现象。同时,两种方法测定的总黄酮、总生 物碱和总香豆素的含量之和差别较小,相对误差为 4%。各方法所得各大类成分占总成分的构成比具有 相同的趋势(参见图1),由此表明,LC—MS测试的各 大类成分与UV所测各大类成分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同时也进一步印证UV方法用于总成分的含量测定 具有较好的专属性,测定结果是准确的可靠的。 三、结论 中药的有效部位可能是其药效作用的物质核 心,因此对中药各大类成分的测定和质量控制是中 药的必不可少的内容。现有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仍然是大类总成分测定的主要技术。由于是 以一个单一成分含量作参照测定,因此总成分含量 是一个相对值。利用LC—MS测定各类成分结构归 属,可以避免分光光度法测试时各类成分间的非特 异性干扰,是一个值得探讨并加以完善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