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厚朴的应用研究进展 |
发布时间:2011-12-26 信息来源:admin 发布人:admin 点击次数:2803 |
何金瓯李少伟孙毅 内蒙古医学院(010059)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010059) 摘要:中药材厚朴是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枝皮或根皮,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近年来,随着老药新用的提出,厚朴所具有的抗病毒、抗肿瘤、抗菌、防龋、镇痛抗炎等作用以及其它新的药理药效不断被发现。文中对国内外厚朴的药理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厚朴;应用;研究进展 厚朴提取物 厚朴酚 和厚朴酚 厚朴总酚 上禾生物厚朴提取物 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WilsVar.bilobaRehd.et’wils)的干皮、根皮(称根朴)、或枝皮(称枝朴),中医临床用作化湿药,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厚朴具有影响胃肠活动、抗菌、抗病毒、肌肉松弛和中枢抑制、抗过敏等作。《神农本草经》将厚朴列为上品。开胸顺气丸、藿香正气丸、木香顺气丸、鳖甲煎胶囊、保济丸、香砂养胃丸等传统中药及新药中均以厚朴为主药。厚朴性温,味苦辛,入脾、胃、肺、大肠经,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能,主治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厚朴是一种古老的药材,其临床应用也非常广泛,主要有效成分为厚朴酚、和厚朴酚。 1抗菌、抗病毒作用 厚朴煎剂具广谱抗菌作用。其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菌、绿脓杆菌、须发癣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有抑制作用[2]。以和厚朴酚标准品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得其抑菌浓度在10mg/L以内[3];另以管碟法实验发现厚朴煎液对耐药金葡菌敏感[4]。其醇提物对致病性皮肤真菌及结核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国外有报道将其作为添加剂用于化妆品中[5],国内有人将其研制成抗肺结核复方制剂[6]。厚朴煎剂对体内炭疽杆菌也表现出明显的抗菌活性,已初步确定其活性物质为厚朴酚;另对幽门螺杆菌(HP)具有抑制其生长的作用,但未发现其对HP尿素酶起作用,厚朴酚为有效成分之一[2,7],对HP黏附抑制作用显著[8]。厚朴酚、和厚朴酚对突变链球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0.003%~2.0%的三氯苯酚、0.001%~10%的厚朴醇提取物(内含1%~20%和厚朴酚及2%~50%厚朴酚)以1∶1的重量比混合做抗链球菌突变体和梭形杆菌的抗菌活性实验,作用要比单一溶液强[9]。探讨厚朴酚在抗人体大肠杆菌时是否干扰肠道正常菌群的生存,在液体培养液中即使厚朴酚浓度达到500ug/ml,不论哪株正常菌群均能生长,固体培养基孔内即使滴入10mg/ml,的厚朴酚,其周围也未见明确的抑菌带[10]。从厚朴树自然落叶中提取的总酚化合物对包括引发棉苗立枯病、小麦白粉病、蚕豆赤斑病等在内的10种真菌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盆栽及大田实验均显示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进一步研究证实粗提物中的抑菌物为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二者抑菌活性相当[11],具有开发成高效低毒植物源农药的价值。厚朴、厚朴酚、和厚朴酚[12]、四氢厚朴酚等有十分显著的抗龋齿作用,一般认为是通过抗口腔中链球菌突变株起作用。厚朴热水提取物10mg/mL即对附着在牙平面上的龋齿病原菌发挥较强抑制作用,对P.gingivalis33277和B.forsythus43037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1.95g/L,可从不同环节预防龋齿形成[12]。有研究在比较了厚朴、黄连、大黄醇提物、盐酸小檗碱、黄连及大黄水提物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茸毛链球菌、黏性放线菌的最小杀菌浓度后得出,厚朴对致龋齿菌的杀菌效果最强[13]。美国Procter&Gamble公司已研制成厚朴复方抗龋齿糖膏剂[14]。 2细胞毒作用 许多药物都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但是由于对正常细胞的强烈细胞毒作用而无法应用于临床[15],对和厚朴酚的研究发现它对人的纤维母细胞和淋巴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对这两种细胞的安全剂量可以达到40ug/ml,远远高于其他的肿瘤细胞[16]。另外一项研究对人的肺癌细胞CHl27,H460,H1299用和厚朴酚进行治疗也显示出了剂量和时间依赖的细胞毒效应[17]。此外王涛等人的报道显示[18],对于结直肠癌细胞系RKO,SW480,LS180,当和厚朴酚的浓度达到5ug/ml时就开始表现出细胞毒作用,达到10ug/ml时细胞数发生了明显降低。 3对肿瘤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肿瘤内血管的形成不仅对肿瘤生长是必要的,而且与肿瘤转移关系密切,肿瘤内新形成的血管有利于肿瘤细胞进入血循环。因此抗血管生成是现在抗肿瘤研究的又一个焦点。血管生成抑制剂有许多来源,包括单克隆抗体和一些天然产物等等。和厚朴酚是一种小分子量的天然产物,它在体内和体外均被发现可以抑制新生血管,抑制肿瘤生长,并且在有效剂量范围内能够被宿主很好的耐受。其作用机制是在人的内皮细胞通过干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磷酸化来抑制血管生成[19]。最近的一个研究[20]证实和厚朴酚在骨髓的微环境内能够抑制血管形成,并且能够杀死耐药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这也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4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肿瘤不仅是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的疾病,也是细胞凋亡异常的疾病。这也就是说肿瘤的发生除了细胞增殖的加速外,还在于细胞死亡的减缓。早在20世纪70年代Ken等人就根据正常组织中常有许多变化了的细胞和细胞碎片,首先提出了细胞凋亡(Apoptosis)的现象。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展,凋亡的机制也不断被阐明。已经证实细胞凋亡有一个由许多分子参与的生化通路,通路的核心分子是一族叫做caspase的蛋白水解酶。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和厚朴酚在许多细胞中都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一项用人的结肠癌细胞系RKO进行的研究显示:和厚朴酚能够诱导RKO细胞的凋亡。对SVR血管肉瘤细胞也表现出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200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Bcl-XL的下调,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caspase-3的活化都参与了和厚朴酚在人的鳞癌细胞CH27中引起的凋亡过程。我们知道肝纤维化治疗的目标就是期望能够逆转纤维化,并且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选择性地清除活化了的星形细胞。Park等人的研究发现[21]和厚朴酚能够诱导鼠活化的星形细胞凋亡,同时对肝细胞的存活能力没有影响。Battle等的研究也证实[22]对于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肿瘤细胞,和厚朴酚可以作为一种具有潜能的凋亡诱导剂。Hibasami等人的实验则发现对于人的淋巴系白血病Molt-4B细胞用和厚朴酚进行治疗可以产生生长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的双重功效,在治疗后的细胞中可以看到有凋亡小体存在的形态学改变。 5其它作用 厚朴除了上述主要的药理作用外,还有一些其它作用值得关注。抗腹泻:张明发[23]对辛温(热)合归脾胃经中药砂仁、厚朴、苍术等,进行抑制蓖麻油或番泻叶引起小鼠小肠性或大肠性腹泻及墨汁胃肠推进运动的平行比较。研究表明抗腹泻是辛温(热)合归脾胃经中药药效谱(药性)中的一项共同药效,其中此类药抗番泻叶性腹泻具有相当的特有性。抗血栓及抗凝:朱自平等[24]对厚朴、桑白皮的抗血栓及抗凝作用的研究发现,在血栓形成时间方面,厚朴3,10g/kg分别为(527±237)s,(607±179)s,与对照组(358±138)s比较10g/kg组明显延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P<0.05)。对脑缺血的保护:张广钦等[25]为研究厚朴酚对脑缺血的保护方法,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测定小鼠氧耗量及存活时间;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引起急性不完全脑缺血模型。测定小鼠死亡时间;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评价动物行为功能。测定脑梗死范围及脑组织中SOD、MDA及LDH的含量,并进行病理学组织检查。结果发现,厚朴酚能剂量依赖性地延长小鼠缺氧缺血的存活时间;改善大鼠脑缺血造成的行为缺陷,提高脑组织中SOD和LDH活性,减少MDA含量,缩小梗死范围,降低脑含水量。病理学组织检查显示。厚朴酚能改善脑缺血造成的大鼠神经细胞的损伤,减少组织坏死。 另外,厚朴提取液对光照性皮肤衰老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6小结 文献综述的研究结果表明,厚朴的应用研究较为全面,随着高新仪器、技术的不断出现,研究成果不断翻新,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但在以下方面似显不足:①厚朴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研究中也发现了一些新的活性物质。但多是对已知成分研究深入,而其他药理活性的基础化学物质筛选工作开展较少。②对中药复方产生的协同效应研究少,对产生协同效应原因的化学与药理相结合的研究更是鲜见,这也是目前中药研究中普遍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I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18. 〔3〕林桂芸,谢生发,谢鸿,等.和厚朴酚抑菌作用的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2003,22(2):18. 〔4〕肖丽英,黄淖坡.23种中草药对耐药金葡菌的敏感性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0):878. 〔5〕Oonishi,NaoYuki.Extractionofhumaninterferoninducerfrommedicinalplants.JP:07,309,713,28Nov1995. 〔6〕MaJunrui.Compositionscontainingsherbalmedicinesforpulmonarytuberculosis.CN:1,265,315,6Sep2000. 〔7〕BaeEun-Ah,HanMyungJoo,KimNam-Jae,eta1.Anti-Helicobacterpyloriactivityofherbalmedicines〔J〕.PharmBull,1998,21(9):990-992. 〔8〕王芳,危北海,刘晋生.四黄调胃汤对幽门螺杆菌黏附的抑制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2):81. 〔9〕翁方敏,乌爱菊.中药厚朴的防龋研究(三)——厚朴活性成分的抗菌作用〔J〕.口腔医学,1987,7(2):7071. 〔10〕赵纯森,黄俊斌,周茂森.厚朴叶中抑菌活性成分鉴别及其防病效果〔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13(4):373-377. 〔11〕HoKun-Yen,TsaiChi-Cheng,ChenChi-Pien,eta1.AntimicrobialactivityofhonokiolandmagnololisolatedfromMagnoliaofficinalis〔J〕.PhytotherRes,2001,15(2):139-141. 〔12〕少虎,樊明文,边专.中草药抗致龋菌的实验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36(5):385. 〔13〕黄冰冰,樊明文,杨祥良,等.中草药对牙周病菌生长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5):426. 以上资料 由长沙上禾生物整理 如有侵权 请通知我们删除 sales@staherb.cn 以上内容未经核实 仅供植物提取物出口企业及科研工作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