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绿原酸的初步研究 |
发布时间:2011-09-18 信息来源:admin 发布人:admin 点击次数:2478 |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应用植物细胞培养发酵生 产药用物质正发展成为一门新型的产业体系。在植 物细胞培养中,影响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物形成的因 子如植物激素、气体成分、光照和培养基成分等在水 母雪莲、三七、人参和红豆杉中多有研究(孑L祥海, 2005;唐建军等,1998),但在药用植物杜仲中很少报 道。杜仲(Eucommia ulmoides)是重要的中药材,其 药用成分包括绿原酸、桃叶珊瑚甙、总黄酮等。其中,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以下简称Cha)是一种重要 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抗菌、抗病毒、增高白血球、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清除自由基和兴奋中 枢神经系统等作用,它是许多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之 一 ,又是某些成药的质量指标。其应用非常广泛,主 要为医药、日用化工和食品行业。绿原酸主要存在于 杜仲叶、皮中,含量较低,提取量有限,并存在农药残 留和重金属残留等问题,因此,目前多采用组织培养 技术,在组织和细胞水平上促进绿原酸的生物合成。 本文对影响杜仲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次生代谢物绿原 酸形成的几种主要因子如碳源、培养基、pH、激素等 进行研究,初步得出生产绿原酸的优化条件,为通过细胞培养大规模生产次生代谢物绿原酸奠定了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采自广东乐昌县杜仲基地的种子。 1.2愈伤组织的诱导 杜仲愈伤组织由杜仲种子萌发的无菌苗真叶诱 导。诱导的愈伤组织接种于含有2O mL B5(附加 0.5 mg/L 2,4一D、0.5 mg/L 6-BA和20 g/L蔗糖) 固体培养基的50 mL三角瓶中。置于GXZ型智能 光照培养箱中(25±2℃)培养,光照10 h/d、黑暗 14 h/d,光照强度72/~mol·m。·s- 。愈伤组织每 15~2O d继代1次,经过半年的驯化培养得到无性 细胞系。 1.3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将生长旺盛、结构疏松、易于分散的愈伤组织转 移到液体培养基中,置于摇床中进行悬浮培养,摇床 转速为110 r/rain,培养温度25±2℃ ,全天光照,光 照强度72 mo1.m-。·s~。培养2~3周后,培养液 中即有悬浮单细胞或小细胞团出现。继代培养时, 加入等量的新鲜培养液,摇匀,稍静置,待大细胞团 沉降后分瓶,不需过滤,即可得到不含大细胞团块的 培养物。这样通过3~4次继代培养,即可得到只含 单细胞或小细胞团的培养物。 1.4悬浮细胞生长的测定 悬浮培养细胞经尼龙网过滤,蒸馏水洗涤3次, 抽滤去表面水分,称量鲜样质量Fw(g/L),50℃烘 干后称量干样质量DW(g/L)。细胞增长率一(收 获细胞量一接种细胞量)/接种细胞量×100 。 1.5悬浮细胞培养物中绿原酸含量的HPLC法测定 参考杨小梅等(2003)的方法。样品准备:将收集 的杜仲于细胞置于i00“1L锥形瓶中,加人5O 9/6甲醇 40 mL,密封后称量,超声处理6O min,放至室温,用 5O 甲醇补充至4O mL,摇匀,过滤,取滤液用0.22 m 微孔滤膜过滤,滤液供HPI£分析用。HPLC条件:流 动相乙腈:0.1 磷酸=15:85,流速l1 0 mL/min,柱 温25℃ ,进样体积2O L,检测波长327 rlin,色谱柱 XDB-CI8 Analytical 4.6×250 mm 5—1V~cron。 2 结果与分析 2.1杜仲悬浮细胞生长曲线与绿原酸含量的变化 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分别于第3~21天每3 d随机抽取6瓶培养物,测定培养细胞的干重和其中 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杜仲悬浮 培养细胞生长曲线基本为S型,经历了4个阶段:迟 滞期、快速生长期、生长平衡期和衰亡期。在培养前 期,绿原酸的含量随细胞增长而逐渐增加,第15天 时达到最大含量。基于本研究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产 量的次生代谢物绿原酸,因此,宜选取生长到第l5 天时的细胞作为种子液。 2.2碳源对杜仲悬浮细胞生长和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2.2.1不同碳源对杜仲悬浮细胞生长和绿原酸含量 的影响 糖类是影响植物组织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 之一,糖的种类和用量不仅影响培养物生长速度和 生长量,而且影响其代谢水平和次生代谢物的合成 (韩建萍等,2003)。本实验比较了蔗糖、葡萄糖、麦 芽糖等不同碳源对杜仲悬浮细胞生长和绿原酸含量 的影响,其中不同碳源的浓度为20 g/L。由图2可 知,无论是细胞生长还是绿原酸的积累,蔗糖作为碳 源最为合适。 3 讨论 影响悬浮细胞培养物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因素 很多,如外植体种性、生育状态、培养方法、培养条件 等内外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指物种的特性,外界因素 主要是培养条件如培养基类型、碳源、pH、激素等,这 些均能显著影响细胞培养过程中次生代谢物的累积。 本实验结果表明杜仲细胞生长量最大的培养基配方 其绿原酸的积累量不一定最大,N6培养基更利于细 胞生长,而MS培养基更有利于绿原酸的合成。由此 可见,适合细胞生长的培养基不一定利于次生代谢物 的累积,这与吴晓玲等(2005)、曹孟德等(2002)对黄 芩、香荚兰细胞培养的研究结果一致。就杜仲细胞培 养而言,应采用两步培养法,前期细胞增殖用N6培 养基,绿原酸积累应采用MS培养基。 培养基的pH值作为细胞悬浮培养的重要因素 对细胞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的合成起重要作用,这是 因为培养基的酸碱度对培养基中各种营养成分(如 Fe盐中的铁离子等)的活性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 细胞对其的吸收利用。实验表明,pH值对绿原酸的合成影响较大,当pH值为5.3时,绿原酸的含量 最大。 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曲线大多为S 形(阮茜等,1999),各时期乃至整个生长周期的长短受 到植物种类、起始细胞密度、营养成分种类与配比等多种因素影响。吴晓玲等(2005)报道黄芩的细胞培养周 期为9 d,而红豆杉细胞培养周期从12~18 d不等 (Fett-Neto等,1994;Wickremesinhe& Arteca,1994; Gibson等,1993)。本实验结果表明,杜仲悬浮培养细 胞生长曲线基本为S型,经历了4个阶段:迟滞期、快 速生长期、生长平衡期和衰亡期。在培养前期,绿原 酸含量基本随细胞增长而逐渐增加,第15天时达最 大含量,即培养周期为15 d。与同是乔木的药用植物 红豆杉结果相近,适合大规模培养生产次生代谓 物绿原酸。 外源激素常作为诱导和调节细胞生长的重要因 素而用于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其中生长素和细胞分 裂素的作用大不相同。一定浓度的外源激素可明显 促进细胞生长,同时会抑制次生代谢物的产生,如 NAA促进桔叶鸡眼藤悬浮培养物中蒽醌的产生,而 2,4一D则完全抑制蒽醌的合成(杨世海等,2005)。本 实验比较了三种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2,4一D、NAA 和6一BA对杜仲悬浮细胞生产绿原酸的影响,结果显 示1.0 mg/L的6-BA促使绿原酸合成的效果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