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辅助法大规模提取藤茶中的二氢杨梅素 |
发布时间:2011-02-26 信息来源:admin 发布人:admin 点击次数:3885 |
郑成,兰国勇 (广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 要:研究了二氢杨梅素的微波辅助提取法和重结晶纯化法,提取实验中考虑了微波照射时间、加热时间和料液比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照射时间为2Orain;加热时间为50rain;料液比为1:10,在此条件下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为25.11%;纯化实验以水为结晶溶剂进行多次重结晶,结果表明可有效的除去二氢杨梅素的杂质,二氢杨梅素的含量由53.75%到95.75%。 关键词:藤茶;二氢杨梅素;微波提取 1 藤茶及二氢杨梅素 藤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Ampelosis grossedentate(Hanf~Mazz)W.T.Wang的嫩茎叶,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强筋骨之功效,主治皮肤癣癫、黄疸型肝炎、感冒风热、咽喉肿痛等。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湖南、湖jE、江西等省区,我国瑶族民间常采集其嫩茎叶,经加工揉制、干燥,制成保健茶饮用,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而二氢杨梅素(简称DMY)是一种多酚基双氢黄酮醇,又称蛇葡萄素,属黄羟酮类化合物。二氢杨梅素大量存在于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中,其中藤茶尤为特别。在部分地区的显齿蛇葡萄植物的幼嫩茎叶中,发现其春夏幼嫩茎叶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达到样品干重的20%以上,最高部位—— 幼叶中的心叶可达4o%[1]。 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天然活性物质,二氢杨梅素具有消炎、止咳、祛痰、镇痛、抑菌、抗高血压、降脂、抗肿瘤、保肝护肝等诸多生理活性,[2]此外二氢杨梅素还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和良好的抑菌、抗病毒效果,极具开发潜力。 1.1 微波辅助法提取 1.1.1 微波原理 微波提取过程的原理是极性分子或偶极性分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产生每秒钟约4.9亿次的超高速转动,极性组分产生偶极涡流,离子传导和超高频摩擦而在极短的时间内生高温,其作用一是强化了传递过程,热量通过微波转换得到而不存在传递问题,从而实现高强度的均匀加热;二是植物内极性分子吸收微波产生热量,发生汽化或膨胀,内渗透压增加的破坏细胞结构,使扩散孔道变大,提取变的容易。 目前,微波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此法在黄酮类物质的提取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在提取过程中具有反应高效性和强选择性等特点,且操作简便,副产物少,产率高及产物易提纯等优点.本法多用在药材的浸出上。 1.1.2 微波辅助法提取=氢杨梅素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部分学者开展了从植物中提取二氢杨梅素的研究,主要有采用热提取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浸泡提取法(渗漉法、冷浸法)及超临界萃取法等提取方法。其中,对于热提取法和浸泡提取法这两类常规方法而言,常常存在着费时、费溶剂、效率低、重现性差、提取效率低等不足之处,而且所用溶剂通常有毒,易对环境和操作人员造成危害;而超临界萃取虽具有节省试剂、无污染等优点,但是回收率较差,为了获得超临界条件,设备的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而且难于萃取强极性和大分子的物质,故寻找一种有效的、稳定的提取方法显得非常必要。而微波萃取法具有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萃取效率高、重现性好、节省试剂、污染小等特点,可以避免长时间的高温引起物质的分解,特别适合于处理热敏性组分或从天然物质中提取有效成分,是一种具有趣好发展前景的萃取分离方法。[3] 本实验通过对微波辅助法大规模提取藤茶中的二氢杨梅素,为微波技术应用到二氢杨梅素的大规模提取提供了客观的实验依据。 1.2 二氢杨梅素的纯化 鉴于二氢杨梅素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天然活性物质,对蛇葡萄属植物酮提取物的分离与提纯,有助于其开发成一种新型的保健品及天然食品抗氧化剂,据目前报道,二氢杨梅素的分离与纯化主要有柱层析法、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制备色谱法等,但这些纯化方法或所需设备昂贵,或操作复杂、效率较低,很难满足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求 [4]。生产过程中,重结晶是纯化物质常用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本实验采用重结晶法对二氢杨梅素的分离与纯化进行探索。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实验材料和仪器 藤茶叶 购于茶叶市场 97%A1CI3.6H2O 广州化学试剂厂 95%分析醇 广州化学试剂厂 二氢杨梅素纯品 自制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二氢杨梅素的提取 将1000g于的藤茶叶用水充分浸泡(茶与水的比例为1:5)。在微波功率为300 W 的条件下预处理样品(因实验设备所至。需分3次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样品以一定的料液比用压力锅加热提取。 2.3.2 二氢杨梅素的纯化 将粗产品溶解于沸水中(粗品与水的比例为1:100,即1g粗品加入100mL沸水中;电炉加热使其溶解,但不要超过5 min,以防二氢杨梅素在高温下分解)。趁热抽滤,收集滤液。让滤液自然冷却,收集析出物,将析出物重复上述操作。 2.3.3 二氢杨梅素的定性分析 二氢杨梅素的定性分析采用红外光谱进行,通过对纯品的标准红外图谱及自制样品的红外图谱进行对照来确定。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的鉴定和有机物的结构分析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它通过吸收峰的位置、吸收峰的相对强度以及峰的形状提供化合物的结构信息,其中以吸收峰的位置最为重要。 2.3.4 二氢杨梅素的定量分析 二氢杨梅素的定量分析采用可见光吸光光度计测量:按照2.3.1 2.3.1操作后,趁热抽取样品液0.5 mL于5OmL的容量瓶,精密加入5%的AIC13溶液15 mL,95%乙醇定容,摇匀后,抽取5 mL,置于另一个50 mL的容量瓶中稀释定容,摇匀后室温放置40 min,在404 nm的波长下进行可见吸光度的测定 5。 2.3.5 二氢杨梅素的纯度测定 精密称取二氢杨梅素样品0.051 g,加95%乙醇溶解并定容至50 rnL,精密吸取溶液1 rnL置于50mL的容量瓶中,精确加人5%AtCI3溶液l5 mL,加95%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后室温放置40 min,于404 nm的波长下进行可见吸光度的测定。 2.3.6 黄酮提取率及二氢杨梅素提取率的计算 供试液通过2.3.4所测出的吸光度值A,代人回归方程y=6.42X-0.0156(X即为C)计算得出浓度C(mg/mL),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黄酮提取率%:V×50×10×C/0.5/G~loo% V——溶剂的体积 C——浓度mg/mL G——实验样品重量rng 二氮杨梅素提取率%:黄酮提取率%×0.89(0.89为二氢杨梅素在总黄酮中所占的质量分数,是经验数值) 2.3.7 二氢杨梅素纯度的计算 黄酮化合物纯度%:50×50×C/G×100% C——浓度mg/mL G——实验样品重量mg 3.1 标准曲线的制作 精密称取二氢杨梅素对照品10.50 mg,加95%乙醇溶解并定容至10 mL.精密吸取溶液0,0.1,0.2,0.3,0.4,0.5mL分别放于10 mL容量瓶中,精确加人5% AlCl3溶液3mL,加95% 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后室温放置40 min,于404 tm 处侧定吸收度。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回归方程A=6.42x+0.0156,r=0.9998),制定出以下标准曲线,见图1。 3.2 提取工艺条件的确定 3.2.1 微波照射时间的影响 各取1000 g藤茶,加5000ml自来水,充分浸泡后,放入微波炉依次照射10、15、20、25、30 min,以1:8的料液比用压力蒸汽灭菌锅加热50 min,趁热抽样按2.3.4测其吸光度值,结果如表2,并按2.3.6进行计算得出数据,通过相关数据做出图1。 以水为溶剂,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微波照射时间会影响到液料的温度和有效成分的溶出,从图3中可知,随着连续微波辐射时间的延长黄瞳的得率将逐渐增加,而且在20 min时有一最大值。微波辐射时间延长,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溶出物增加,因为随着时间的增加,物料内细胞的结构被影响的程度越大,因此产品得率提高。但由于有效成分在这一条件下,其最大溶出量有限,因此在微波辐射一段时间后黄酮的提取率变化不大,而另一方面微波时间过长,可能使藤茶叶烧焦或者烧糊,影响提取率。因此可以看出,选择在20min即可达到较好的提取目的。 3.2.2 微波照射后加热时间的影响 各取1000 g藤茶,加5000 mL自来水,充分浸泡后,放入微波炉依次照射20min,以1:8的料液比用压力蒸汽灭菌锅依次加热30、40、45、50、55、60 min,趁热抽样按2+3.4测其吸光度值,结果如表3。 茶叶经过微波处理后,细胞膜已经破碎,部分有效成分已溶出并附在了茶叶表面,从实验结果看,经微波处理后,提取率随加热时问的延长而升高。到50 min有个最大值,原因是经过微波处理后附着于茶叶表面部分有效成分溶到溶剂中去,同时在加热下,充分地对茶叶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浸提越充分,提取率也就越高,但当加热到一定时间时,经过微波处理的提取率不再增加,原因一应该是二氢杨梅素随时间和温度的增加,变得不稳定,二应该是随溶出率提高,杂质量增大,故检出的提取率下降。可以看出经过微波处理后,进行加热时间50 min下提取率最高。 3.2.3 茶与水料液比的影响 各取1000 g藤茶,加5000 mL自来水,充分浸泡后,放入微波炉依次照射20min,依次以料液比1:6,1:8,1:10(因受实验设备限制最多可以做到1:10)用压力蒸汽灭菌锅加热50 min,抽样按2.3.4测其吸光度值,结果如表4。 可以看出,随着溶剂用量的增加,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也增加,(由于受实验设备的限制,料液比最大只能做到1:10,根据有关文献报道,料液比应该在1:20时比较理想。)在中药的提取过程中,溶剂用量与物质的溶出有一对应的平衡关系,即有一个(饱和)溶出度的问题。溶剂用量的最低限度是保证物料刚被全部浸没,随着溶剂用量的增加,溶剂与物料之间的浓度差越来越大,物质溶出也越来越容易,溶出量随之增加。这时虽然提取物的产量会提高,但其中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会降低。 3.3 重结晶纯化 3.3.1 重结晶纯化二氢杨梅素 显齿蛇葡萄提取物中主要成分二氢杨梅素是极性化合物,在其水提物中,不可避免地含有单宁质蛋白质、糖类、盐类以及色素等杂质,这些杂质以结合态或游离态形式与黄酮提取物共存,因此显齿蛇葡萄提取物总黄酮化合物含量为86%左右。二氢杨梅素在100℃左右热水中的的溶解度约为冷水的20倍,而且采用水加热重结晶提纯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廉价的特点,可认为是首选方法[61。 3.3.2 重结晶次数与结晶物纯度关系 原料中单宁质含量高达l2%,是粗黄酮提取物产生苦涩味的主要物质,经过多次重结晶大部分的单宁质、色素留在结晶母液中被去除。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以水为溶剂,经6次重结晶,黄酮提取物中黄酮化合物的纯度则由粗品中的53.75%升高至5.75%,黄酮化合物的纯度随重结晶次数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但4次重结晶后结晶纯度升高幅度变缓。且得率随重结晶次数的增加也见减少,黄酮化合物在水相中的结晶为针状晶体。 3.3.3 外光谱图 取纯化后的二氢杨梅素少量加入KBr均匀混合,以压片法测定红外光谱,结果如图3,二氢杨梅素的标准红外光谱见图4。
图3为二氢杨梅索的红外光谱图,与参考文献资料图谱图4相比较可以判断,该红外图谱是二氢杨梅素的红外图谱,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结果见表5。同时对照二氢杨梅索的结构图,见图5,结果显示其具有黄酮类物质所具备的特有基团;酚羟基、环酮基、苯环以及环醚等基团。 4 结论 (1)微波预处理对于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有所帮助,且提取率随微波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处理时间不宜过长,一是有效成分最大溶出量有限,二是处理时间太长,可能使藤茶叶烧焦或者烧糊,而起不到提高提取率的作用。 (2)由于二氢杨梅索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太低,宜用热提,且提取率随加热时间的增长而增加,但加热时间不宜过长,一方面二氢杨梅素随时间和温度的增加变得不稳定,另一方面杂质的 量增大,给纯化增加难度。 (3)溶剂的用量与物质的溶出有一对应的平衡关系,合理的料液比有助于提取率的增加,但同时应当考虑到水资源及能源消耗的问题。 (4)以水为溶剂,采用重结晶法可有效的提高黄酮化合物的纯度,经6次重结晶,黄酮纯度由粗产品的53.75%升高到95.75%。黄酮化合物的纯度随重结晶次数的增加成线性升高。 (5)二氢杨梅素在水中自然结晶,其形态为针状晶体,在水相中随时间和温度的增加会变的不稳定,所以应避免过高的加热温度。 参考文献 [1] 扬俊红,郭锦棠,朱养妮,褚治德.甘草酸的提取动力学特征与强化传质机理[N],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23(3),161—164. [2] Ganglier K ,SI且g A ,Valqua K.Microwave Extraction a Novd Sample prepration Method for chromatography.j of chmmato—graphy .1986。371:299—306. [3] 杨铃,郑成,宁正祥.正交实验设计优选,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工艺[J].工艺技术食品工业科技,2005,(26):5. [4] 张友胜.宁正祥.杨伟丽著.藤茶学[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5] 杨铃,郑成,韦藤幼.从藤茶中提取二氢杨梅素的微波萃取工艺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 Vo1.17 No.5. [6] 高建华,罗尧晶,宁正样.植物黄酮二氢杨梅索的提纯及结晶形态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坞:81—84. [7] 杨铃.微波辅助萃取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研究及机理探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5. [8] 郑成,高晓明,杨铃。韦藤幼,藤茶中=氧杨梅素的微波萃取[J]. 广州化工,2005,33(2),18—23.
杜仲提取物 绿原酸 金银花提取物 苦杏仁苷 枇杷叶提取物-熊果酸 大花紫薇提取物-科罗索酸 上禾生物 专注植提 精于高纯 基于您对天然产物需求持续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