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中熊果酸的提取 |
发布时间:2010-11-09 信息来源:admin 发布人:admin 点击次数:2806 |
原春兰, 李宗孝, 杨佩云 (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系, 陕西宝鸡721007) 摘要: 研究了从地榆中提取熊果酸的方法和工艺, 地榆经乙醇回流提取得地榆皂苷, 再经水解可得熊果酸。工艺研究结果显示用乙醇作溶剂提取所得总皂苷量较甲醇高, 得率可达3.5%。水解时酸的浓度为7% 左右, 得率较高。 关键词: 地榆; 地榆皂苷; 熊果酸; 提取 地榆(S ang u isorba of f icina lis L. ) 是蔷薇科植物地榆的干燥根,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江苏、湖南、安徽、甘肃、陕西等省[ 1 ]。秦岭山脉地榆资源十分丰富。地榆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能够凉血、止血、抗菌、解毒、止吐等, 地榆炭粉对烫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 地榆根中含鞣质约7%、三萜皂苷2. 4%~ 4. 0% , 已分离出地榆皂苷É、Ê (其苷元为192A2 羟基乌苏酸) 和地榆皂苷B 及E (其苷元为乌苏酸)。 熊果酸(1) 又称乌苏酸, 属三萜皂苷类物质。它除了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外, 还具有祛斑、抑制黑色素形成等功效, 近年来还发现其具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因此, 1 不仅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 而且在化妆品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1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尤以地榆中含量较高[ 3~ 6 ] , 但对地榆中1的提取分离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本文以地榆为研究对象, 通过提取、分离、水解等步骤得到了熊果酸, 工艺简便易行, 为熊果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1 实验部分 1. 1 试剂及仪器 地榆(采自陕西太白山) , 粉碎备用。 甲醇、乙醇(工业品) , 正丁醇、石油醚(化学纯)。 SHB2B 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 , X4 显微熔点测 定仪(北京)。 1. 2 实验方法 1. 2. 1 粗皂苷的提取 称取地榆粗粉1 kg, 用10 倍量的乙醇加热回流3 次, 每次2 h。合并3 次提取液, 放冷, 过滤, 回收醇, 得浸膏。将浸膏用3 倍量的水溶解, 用石油醚萃取3 次, 每次200 m l, 除去脂溶性杂质。水层用600m l 正丁醇分3 次萃取, 弃去水层(亲水性杂质、糖、蛋白质等) , 减压回收正丁醇至干, 即得粗皂苷53 g,呈红棕色。 1. 2. 2 皂苷的精制 取粗皂苷15 g, 用3 倍量的水溶解, 加食盐饱和, 用正丁醇萃取(50 m l×3) , 合并正丁醇层, 用水洗去还原糖, 至水层呈淡黄色, 减压回收正丁醇至干, 得到精制皂苷10. 5 g, 呈粉末状。 1. 2. 3 皂苷的水解 皂苷可被酸或酶水解, 地榆皂苷经水解后即得1, 皂苷的水解速率与氢离子浓度有关, 有机酸如20% 醋酸几乎无水解作用, 在硫酸和磷酸溶液中其解离常数亦较低, 同一浓度其催化能力不及盐酸、氢溴酸, 故常用盐酸水解。称取精制皂苷10 g, 加入7% HCl 和95% 乙醇各125 m l, 搅拌使其溶解, 加热回流2 h, 水浴温度控制在88~ 90°C, 有晶体析出。水解液放冷至室温,抽滤, 用水洗涤沉淀, 得到淡红色粉末状物, 再用无水乙醇重结晶, 得白色针状结晶。用无水乙醇2甲醇(1∶1) 重结晶2 次, 干燥, 即得成品约0. 3 g。 1. 2. 4 1 的鉴定 (1) 取样品少许于点样板上, 加2 滴醋酐溶解,小心滴加浓硫酸2 滴, 颜色由黄转为红色; 样品与新配制的五氯化锑的四氯化碳饱和溶液反应呈蓝紫色; 样品与冰醋酸2乙酰氯反应呈紫红色[ 2 ]。 (2) 用X4 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得晶体熔点在280~ 285°C; (3) 根据文献[ 3 ] , 取1 m g 样品与溴化钾约130m g 一起研磨压片, 在红外分光光度计波数4000~400 cm 1 范围内扫描, 红外光谱TKB rmax (cm - 1 ) : 3400(- OH ) ; 2955 (C - CH3 ) ; 2870 (C - CH3 ) ; 1715( - COOH ) ; A 区三个吸收峰1385、1375、1355cm - 1和B 区三个吸收峰1315、1280、1245 cm - 1均与标准谱图相符。结果表明, 从地榆中提取所得的结晶确系1。 2 讨论 2. 1 提取分离条件对皂苷得率的影响 2. 1. 1 提取剂的选择 笔者曾分别用工业甲醇和乙醇作提取剂, 进行实验, 结果以甲醇为提取剂时, 300 g 地榆提取得到9. 45 g 粗皂苷, 精制后得6. 5 g 精制皂苷, 而以乙醇为提取溶剂时可得粗皂苷14. 45 g, 精制品10. 5 g。说明以乙醇为提取溶剂时, 提取物的纯度和得率均较高。权衡提取溶剂和产品的价格、操作难易程度及溶剂性质, 工业生产上两种溶剂均可选用。甲醇提取物含量虽较低, 但甲醇的价格较便宜, 且用甲醇提取时, 操作容易; 乙醇的价格较贵, 但产率较高, 而且得到的皂苷颜色比用甲醇提取的浅, 性状也比甲醇提取的好。 2. 1. 2 水量的影响 在粗皂苷提取过程中, 浸膏必须加三倍量的水稀释, 然后用石油醚除杂才能进行彻底, 否则不仅脂溶性杂质难以除去, 后续正丁醇萃取时水溶性杂质也难以除去。 2. 1. 3 石油醚用量 提取粗皂苷时, 用石油醚除去脂溶性杂质是不可缺少的一步, 石油醚的萃取次数和用量对产品的纯度、色泽、性状都有影响。石油醚用量不足或萃取次数较少, 水层呈混浊状态, 得到的产品颜色较深。 2. 1. 4 正丁醇用量 皂苷在含水的丁醇中溶解度较大, 因此常用丁醇提取, 借以与糖、蛋白质等亲水性成分分离, 这一步是皂苷提取和纯化的关键。本实验中, 正丁醇最佳用量为每次200 m l, 萃取3 次。 2. 2 水解条件对1 产品的影响 2. 2. 1 水解时酸浓度对产品的影响 皂苷水解速率与氢离子浓度有关。现称取提纯后的皂苷10 g, 分别加入7% 或10% 的盐酸和95%的乙醇各125 m l 进行水解, 结果表明, 用7% 盐酸比用10% 盐酸收率高, 可达3%。晶体的形状和色泽也比较好, 因此水解时应选7% 的盐酸。 2. 2. 2 温度的影响 在水解时, 温度应控制适当, 因皂苷在温和条件下水解不易完成, 但在较剧烈条件下, 又往往易引起苷元的脱水、双键转位、取代基转位和构型转化等。实验结果证明, 水解温度保持在水解液微沸的温度较合适。 参考文献: [ 1 ] 宝鸡市卫生局. 太白山本草志[M ]. 西安: 陕西科技出版社, 1993. [ 2 ] 肖崇厚. 中药化学[M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 3 ] 许 强. 乌苏酸提取方法介绍[J ]. 中国中药杂志,1989, 14 (3) : 41. [ 4 ] 刘向前, 贾忠建. 高山地榆的化学成分研究[J ]. 中草药, 1993, 24 (9) : 4512454. [ 5 ] 程东亮, 曹小平, 邹佩秀. 中药地榆黄酮等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 ]. 中草药, 1995, 26 (11) : 5702571. [ 6 ] 郭 莉, 王玉玺, 庄 纬. 石楠叶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研究[J ]. 中草药, 1998, 29 (5) : 3142315. 产品链接: 杜仲提取物 绿原酸 金银花提取物 苦杏仁苷 枇杷叶提取物-熊果酸 大花紫薇提取物-科罗索酸 上禾生物 专注植提 精于高纯 基于您对天然产物需求持续创新 |